拂过小说CMS
拂过小说CMS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七百零五章:士绅一体纳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七百零五章:士绅一体纳粮

 

大汉。/p

刘邦靠着身后的软枕,指有一搭没一搭的敲着大腿。/p

“也别朱家皇帝如何如何。”/p

“就看这历朝历代,过了开头的几个君主,后面全都是长于深宫。”/p

“看这雍正的种种举动言辞想来年轻时应该是下过底层的。”/p

吕雉静坐一旁,淡淡道:/p

“过人的功业,因有过人的思想。”/p

“而过人的思想,因有过人的学习。”/p

“而过人的学习,因有过人的经历。”/p

“最起码,这个皇帝做出的功业,目前可堪明清第一。”/p

刘邦下意识点了点头。/p

打仗吗,一百个人里总会挑出一个能打的。/p

其余不,刘秀、刘裕、李世民、赵匡胤,只军事武艺两抓的皇帝就有四个。/p

若再放宽一下条件,不看武艺。/p

最少也有双之数。/p

但能把内政点满的皇帝,可真是屈指可数。/p

毫无争议的只有刘恒。/p

甚至李世民的贞观之治都有几分妥协之意。/p

“还真是武功有多烂,内政就有多强啊”/p

/p

大唐高祖时期/p

李渊面色沉肃。/p

雍正的所作所为让他想到另一个皇帝。/p

隋文帝。/p

“若这雍正能避免人亡政息的规律,清朝就能以蛮入夏,用夏变夷了。”/p

李建成与李世民闻言,却是不好什么。/p

严格来讲,自大汉分崩离析,五胡入侵后。/p

真就是在隋文帝上形成夏夷之变的。/p

李建成默默品了口茶,吐了口茶料,叹息道:/p

“人亡政息这事,还真不好啊。”/p

/p

大明。/p

朱元璋看着天幕里对朱家皇帝的未言之意,叹了口气。/p

“中外华夷,莫不向风。”/p

这本是他所期望后世子孙能达成的目标。/p

元朝的疆域太大了,不是简单的谋取四方土地人民就能行得通的。/p

原本这事应该是交给标儿来办的。/p

他看着跟马皇后聊天的朱标。/p

随即又看向天幕。/p

只能计划赶不上变化吧。/p

“还是得变啊”/p

/p

大明嘉靖时期/p

朱厚熜完全没考虑自己推动改革失败的可能性。/p

他弯了弯自己臂膀。/p

看着肌肉团起,满意的点点头。/p

因为自己一定能服他们。/p

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安稳一直推行下去。/p

他放下臂,长叹一声。/p

“为什么只延了五年寿命呢”/p

只要有十五年,他能保证这条政令成为大明不可动摇的铁策。/p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p

/p

火耗银归公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额外负担,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有决定性的作用。/p

但接下来的事情,才是雍正帝成就自己在清朝统治者里“天下主”地位的关键改革。/p

他直接向士绅权贵宣战了。/p

第一,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第二,摊丁入亩。/p

/p

大宋仁宗时期/p

赵祯惊的直接站起身,指着天幕半天不出话来。/p

这两项政策一出,雍正帝几乎是站到了整个朝廷的对立面!/p

他怎么敢的?/p

他!他他难道一点身后名都不考虑了吗?/p

赵祯缓缓放下,脸色复杂。/p

这真是胡主吗?/p

/p

大明天启时期/p

朱由校更加深刻明白这两件事究竟有多么的石破天惊!/p

什么火耗归公与之相比,那简直就是云泥之别/p

“事情真有这么简单?”/p

朱由校都有点神情恍惚了。/p

怎么在大明寸步难行的事儿,在你里就这么轻而易举了?/p

/p

士绅一体纳粮当差,是对旧制度的挑战。/p

雍正对战的是整个国家的士绅集团。/p

士绅中,情况各有不同,组合起来叫绅衿。/p

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称绅士。/p

衿则指青衿,生员的服装,代表生员。/p

雍正要求绅衿与平民一体当差纳粮,是为了安抚负担越来越沉重的平民。/p

这是他作为皇帝所必须考虑的事情。/p

雍正评价这些绅衿时他们是“荡检逾闲不顾名节”的士人,“或出入官署,包揽词讼;或武断乡曲,欺压平民;或抗违钱粮,藐视国法种种卑污下贱之事,难以悉数”。/p

种种行为,其实是侵用了政府的司法权,稀释了官府的权力,致使平民惧怕他们有时比官吏还厉害。/p

所以,雍正要强力推行绅衿一体当差纳粮。/p

/p

大隋。/p

杨坚真心的鼓掌叫好。/p

“通过剥夺绅衿的非法特权、平均赋税的办法。”/p

“让官府、平民、绅衿三者之间的矛盾修复到平衡状态。”/p

“可想而知,他会遇到多大的抵抗。”/p

独孤伽罗也开口道:/p

“表面上的对抗还比较好对付,毕竟谁也不敢公开挑战铁血性格的皇帝。”/p

“而隐藏在暗处的对抗力量,却是最棘的。”/p

杨坚感概一声道:/p

“所以雍正需要打击的,是整个绅衿的各种特权。”/p

“摧毁他们的意志,打击他们的骄傲,最终重建一种三方均可接受的新秩序。”/p

“真是奇了”/p

“改革之心最坚不可摧的”/p

“居然是个清朝皇帝”/p

杨坚觉得有一股莫名的荒唐。/p

明清两朝就像一种另类的北齐北周/p

“天命真是难以捉摸啊。”/p

/p

但刀子割肉,绅衿们不会乖乖配合。/p

新政刚推行下去,全国就一片反对的声音。/p

雍正二年(24)三月,黄河开始苏醒,水量大增。/p

河南巡抚田文镜督办黄河工程,根据“一体当差”的政策,他要求黄河周边的县乡每十亩地征调一名民夫。/p

结果根本没人搭理,士绅该干吗干吗,宁愿把家搬到黄河上游都不派人来修堤坝。/p

不仅如此,所有的读书人还群起而攻之,将田文镜的酷吏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p

按照朝廷官员的法,雍正帝这样干就是动摇国本。/p

/p

{这时候不来一句,田文镜!我念头不通达!}/p

{拱火三件套:精神点!别丢份!好样的!}/p

{田文静是官望声望民望极不统一的一个人,可见每个阶层的需求不一样到什么地步。}/p

{他的民望在山西的时候还是不错的,在河南民望很差。}/p

{这不就是事出有因吗。}/p

{田文镜是雍正几大宠臣之一。官职做到山东,河南,北河(北河总督是管北方河道的总督)总督,死后陪葬雍正帝的泰陵。}/p

{雍正帝亲自给田文镜写诔文刻在田文镜墓的碑上。}/p

/p

{印象中,雍正朝大臣只有田文镜陪葬了泰陵。}/p

{而雍正给田文镜的话比较有名就是那句”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朕就是这样的秉性,真就是这样的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p

/p

雍正二年五月,在河南举行三年一度的科举乡试上。/p

在当地学政张廷璐的支持下,封丘县这次本该有一百三十多名考生参加,最后竟然只有二十三名学子应考。/p

罢考的秀才们抬着孔圣人的牌位游行,控诉新政的“倒行逆施”。/p

科举考试,历来被认为是效忠朝廷、皇帝选拔人才的重头戏,河南竟然闹得砸锅。/p

这是滔天大事,河南巡抚石文焯、布政使田文镜一面将带头闹事的封丘考生王逊、范瑚等共十余人逮捕,一面火速上报雍正。/p

而朝廷官员和地方士绅形成联动,朝廷里一百多个官员对田文镜联名弹劾。/p

此时的田文镜无人不怨、无人不恨,很快就陷入四面楚歌、寸步难行的境地。/p

/p

炎汉明帝时期/p

刘庄突然笑道:/p

“若是换成心志不坚的皇帝,这田文镜怕是死无葬身之地。”/p

“但碰上雍正这么个心坚如铁的皇帝嘿嘿,那可算是帮了大忙了。”/p

刘炟好奇道:/p

“阿父,他们帮了雍正什么忙?”/p

刘庄看着他,皱了皱眉。/p

“就让你多读点书!”/p

“无人不怨、无人不恨、四面楚歌、寸步难行。”/p

“这是什么状态?”/p

刘炟看着阿父的脸色,心翼翼道:/p

“孤立无助?”/p

刘庄脸色更不好看了。/p

“那孤立无助之臣是什么臣啊?”/p

刘炟念叨两句,眼眸一亮。/p

“是孤臣!”/p

刘庄哼了一声,缓声道:/p

“要想做老好人,左右逢源、闷声发大财真的太容易了,而要做实事必然会得罪人。”/p

“雍正是个腕铁血、意志力坚定的皇帝,只有田文镜是个孤臣,他才能彻底信任田文镜。”/p

“这场变法里,君与臣,哪个都不能拖后腿。”/p

“不然就会像宋朝那样”/p

刘庄想到宋明两朝的皇帝,几乎个个皇帝都想变法,但都变不明白。/p

/p

面对众夫所指的田文镜,雍正再次表现出一个好老板属性。/p

他安抚田文镜,让他放心大胆去办事,出了事他给顶着。/p

然后雍正把带头罢考和抵抗新政的王逊判斩立决,范瑚则绞监候,河南学政张廷璐被革职,道员陈时夏革职留任。/p

并且明确表态:“再有罢考,河南停止科考。”/p

/p

大秦。/p

殿内四人脸色怪异的看着皇帝。/p

因为皇帝的脸色也十分的幸灾乐祸?/p

嬴政确实在幸灾乐祸。/p

他幸灾乐祸于明朝皇帝也能大概明了自己的心情了吧。/p

那么优秀的皇帝,偏偏不是自家的种!/p

更关键的是你们连抱养过继都不可能!/p

他是胡主。/p

“哈”/p

殿内四人:/p

完了,陛下的疯病更严重了!/p

/p

大明永乐时期/p

朱棣坐在椅子上,仰天长叹。/p

“怎么就是清朝皇帝呢”/p

“怎么就不是老朱家的呢”/p

“爹和我都不是什么软弱之人啊?”/p

“怎么后代”/p

徐皇后用肘怼了怼他。/p

“朱厚照那孩子还是不错的。”/p

朱棣想了想,叹气更大声了。/p

心智方面居然是朱厚照顶大个。/p

更悲哀了!/p

“怎么就这样呢?”/p

/p

雍正三年,又下令,凡贡监生员包揽钱粮而有拖欠的,不论多少,一律革去功名。/p

包揽拖欠至八十两的,以贪赃枉法论处,除了足额上缴外,追罚一半入国库。/p

对于应缴的人员,也要造册核查,严加管理。/p

绅衿钱粮,在税收印簿和串票内注明姓名,按期催缴。/p

缴纳了钱粮的,要逐户清查,另行造册。/p

如果州县有隐瞒不报的,按照庇护罪处罚。/p

同时,将这些有功名的绅衿人员应纳的钱粮造册送学官钤印颁发。/p

完成任务的,每季度核查一次。/p

为防止互相包庇,年底时五人互相联保。/p

也就是如果你这一组五个人有未上缴钱粮的,就不能应试。/p

这样就促使绅衿不得不足额按时缴纳,否则已经到的功名随时都有被取缔的危险。/p

在雍正的雷霆段下,士绅要么出工,要么出钱。/p

成功在河南推动“一体当差”之后,随即在全国开始推进。/p

/p

大宋。/p

赵匡胤深深的羡慕住了。/p

任何变法改革都是改革派与既得利益者的搏斗,更是意志力的较量。/p

“宋朝皇帝就是意志薄弱。”/p

在变法之初,很多人都会心存侥幸,对改革者的决心不断地进行试探。/p

如果改革者一旦软弱或者退让,必然是无功而返。/p

“秦朝啊”/p

赵匡胤想到了秦国。/p

秦国明君的光辉被二世而亡的阴影所覆盖。/p

但是秦国对于变法的坚定是宋朝欠缺且需要学习的。/p

“真是难以言表”/p

最有秦朝改革之心的皇帝,是清朝皇帝。/p

/p

大清雍正时期/p

嘴角泛笑。/p

雍正知道自己稳了。/p

却起码制度与民生一栏是稳了。/p

军事和外交自己放弃了/p

不放弃也不行,实在是舔不下脸来吹嘘。/p

不过/p

雍正慢慢恢复肃穆的表情。/p

用人识人呢/p

华夷之辩呢/p

雍正明白满人为主的观念不能动,但还是想努力一把。/p

“最起码,让大清不要那么格格不入”/p

/p

虽然雍正要强力推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p

但雍正并不是要抛弃这个集团。/p

士绅一体当差纳粮本质上是为了达到平衡。/p

因此,推行改革措施的同时,雍正也同时注重保护他们的利益。/p

毕竟,这些人作为国家的储备人才,是大有用处的,不可一味压制。/p

例如雍正五年,田文镜上奏折称,将凌虐佃户的乡绅按照违制例议处,衿监革去职衔。/p

可这次雍正没有批准,反而让田文镜要看到事情的两面性。/p

雍正教导他,不能只看到绅衿欺负佃户,也要看到佃户拖欠田租和怠慢田主的问题。/p

这种辩证对待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让一直抗拒的士绅们感到了皇帝的一丝温暖。/p

为此,雍正还专门制定了律法,公开颁布,泼灭了绅衿的怒火,也制止了准备抗拒交租的佃户。/p

在雍正眼里,富人不可为富不仁,穷人不可恶意撒泼。/p

他管理国家,始终建立在一种理想的状态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