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清军入关
大汉。/p
刘邦不爽的睁开眼。/p
“他娘的”/p
“遭瘟的老头子!”/p
“那个时候的乃公再干什么?”/p
“你干他呀!别怂别掉份呀!干他丫的!”/p
从地上站起,抱起旁边的酒坛,刘邦嘟嘟囔囔着。/p
“奶奶的这四儿还真告诉他了”/p
“赢老头真放弃扶苏了?”/p
其实刘邦也不看好扶苏。/p
这个人吧,哪哪都不不错,为人正直、仁义、刚正不阿。/p
绝对是个好人。/p
就是让人忽悠瘸了,当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皇帝。/p
以前只是有感触,现在则是有模板对应了。/p
那明朝的弘治皇帝就是扶苏上位的大体走向。/p
都是金子,分什么高低尊卑啊?/p
你只需要用就是了!/p
这可真是到头来你当了尊贵的金子,国家完蛋了。/p
刘邦突然站定脚步,咂了咂嘴。/p
“嬴政要过继四,那边的自己不得跟着陪陵啊?”/p
“不对”/p
刘邦突然想起嬴政是加寿了的。/p
“没准是那个自己早死呢?”/p
“嗯早死好,省得麻烦。”/p
/p
大汉武帝时期/p
刘彻开始不认识这个世界了。/p
“搞什么呀,别乱来啊!”/p
卫子夫也不知道刘彻受了什么刺激了,又开始神经兮兮的。/p
刘彻则犹豫了片刻,将群里的事情告诉了卫子夫。/p
就当是缓和关系吧。/p
他也不想后半生两个人这么别扭。/p
然后卫子夫也觉得不认识这个世界了。/p
她微张樱唇,难掩惊愕道:/p
“也就始皇帝要娶薄太后?”/p
刘彻跟咽了只苍蝇一样,但依然摆道:/p
“不他应该是让高祖娶薄太后。”/p
他娶薄太后/p
那指不定生出个什么来呢。/p
卫子夫觉得这话怪怪的,但暂时没心思仔细追究了,只是掩嘴道:/p
“过继”/p
刘彻扶膝长叹一声。/p
“始皇帝这是疯了呀。”/p
但他却莫名的能理解。/p
因为大秦更重要。/p
“那个世界的自己以后就不是汉武帝了。”/p
“是秦武帝了。”/p
“不对,已经有秦武王了不如叫光武吧!”/p
卫子夫怪异的看着他。/p
你也疯的不轻啊。/p
/p
大隋。/p
略微探讨了几句,杨坚与独孤伽罗不在关心秦汉之间的“爱恨情仇”/p
又不是什么大事。/p
那李世民,啊不,杨世民!/p
现在还在摇篮里吹泡泡呢。/p
“朱元璋为什么要去嘉靖那里啊?”/p
杨坚看着天幕,不太理解。/p
这就表现力,你怎么动他啊?/p
你里的次数可不多了。/p
/p
大明嘉靖时期/p
“你这他娘的给咱干哪来了?”/p
朱元璋站在冰湖上,四处寻摸一圈。/p
“这还是北京吗?”/p
一边的朱棣扶着头盔,看着天上,对朱元璋道:/p
“爹你看天上。”/p
朱元璋抬头。/p
“他娘的”/p
而此时的北京紫禁城。/p
朱载坖看着天幕从头皮麻到脚底。/p
“那是辽东?天上那个是爹?还有太祖和成祖?”/p
好乱啊!/p
为什么太祖他们会到辽东啊?/p
这东西还是指定皇帝身边吗?/p
也不定啊。/p
“遭了太祖你可别冲动啊。”/p
“爹你也别冲动啊!”/p
京城里的人可都看着呢!/p
/p
大明天启时期/p
朱由校望着天幕,轻声问道:/p
“太祖爷上还有几次通往之数?”/p
魏忠贤低头躬身道:/p
“上位,太祖爷一开始去了建文朝一次,刚才去成祖那一次,这回是嘉靖爷一次。”/p
“还有两次。”/p
朱由校摸了摸下巴。/p
“五弟那里太祖爷是一定要去的。”/p
“还有一次,不知是去万历帝还是弘治帝了。”/p
魏忠贤愣了一下。/p
弘治帝?不应该去英宗那里吗?/p
朱由校不用看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p
但他不会。/p
整个大明,除了五弟那里,问题最大的地方就是弘治爷那了。/p
/p
大明嘉靖时期/p
“太祖皇帝?”/p
悬于空中的朱厚熜看到/p
太祖爷怎么上这来了?/p
大明盘点完了?/p
没有细想,朱厚熜气沉丹田。/p
身影降落。/p
朱元璋与朱棣看见近在眼前的朱厚熜,突然发现这人的变化比天幕里展现的还大。/p
这个头都赶上咱一个半高了。/p
“你不冷吗?”/p
朱棣看着只穿一身紫褥黑袍还敞着怀的朱厚熜十分好奇。/p
朱厚熜那刚想问候的话直接被堵在嗓子眼里。/p
他正想回话,朱元璋又开口了。/p
“咱就问你一句话。”/p
“咱这个大明太祖皇帝你认不认。”/p
您二位这是不让我开口啊!/p
“云孙朱厚熜,叩见远祖爷爷,大明太祖皇帝。”/p
“不知这位是哪位祖宗?”/p
朱棣又托了托往下滑落的头盔。/p
“我是燕王朱棣,按辈分算你应该叫我太祖爷爷,但跟爹的庙号犯冲,你就叫我祖爷爷吧!”/p
朱厚熜毫无二话的又叩首道:/p
“见过祖爷爷。”/p
朱棣叉着腰点点头。/p
行,这趟来的值!/p
一下子就看到了七世孙。/p
他又看了一眼自家老爹。/p
八世同堂了吧也算?/p
朱元璋则眼皮子一跳。/p
这子不好搞啊。/p
他刚才抬头的一瞬间就发现毁了!/p
天幕不在头上!/p
他才不想赌这孙子念几分血缘之情呢,刚想拉着儿子跑他就下来了。/p
但看他这态度开口就是远祖,然后是太祖皇帝/p
原计划放弃!启用备用计划!/p
打定主意,随即对跪地叩首的朱厚熜缓缓点头,正色道:/p
“你认我这个远祖,那咱求你个事。”/p
朱厚熜愣了一下。/p
您求我?/p
搞反了吧?/p
“你跟我走一趟吧。”/p
朱厚熜又愣了。/p
啊?/p
没等反应过来,金光瞬间乍起!/p
眨眼间,三人消失不见。/p
/p
大明。/p
“哎呦!”/p
朱棣一屁股坐在地上。/p
身后的金光化作片羽。/p
“怎么还把我踢出来了?”/p
“不带我玩了?”/p
马皇后将他扶起来,左右看了看。/p
“行,没受伤。”/p
朱棣拍了拍屁股,看着马皇后突然笑道:/p
“娘!爹他怂了!”/p
/p
马皇后听着也乐了。/p
天幕里一展示朱厚熜的威力,她就知道老朱得改弦易辙。/p
他又不傻。/p
“你不知道,你爹心眼可多了。”/p
“能屈能伸。”/p
话里有一股追忆之情。/p
但朱棣懒得细寻思了,冲着马皇后一抱拳。/p
“娘!我去找大哥了!”/p
完扶着头盔转身就跑!/p
爹怂了!/p
这么大的事情不跟大哥一可就太遗憾了!/p
哈哈哈哈哈!/p
马皇后慈爱的看着腿捣腾的身影。/p
“真是你爹回来后你又免不了一顿毒打。”/p
/p
大明万历时期/p
面无表情的起笔落。/p
朱笔在奏折尾处的留白写了一个阅字。/p
一名宦官迅速收拾好批复完的奏折。/p
另一名宦官则顺势平铺开下一本奏折。/p
朱翊钧脸上没有丝毫变化。/p
他已经有些麻木了。/p
然后/p
“孙子!爷爷和远祖来看你了!”/p
“你那多屁话!子!接住了!”/p
接住啥啊?/p
朱翊钧疑惑抬头。/p
然后一只砂锅大的拳头映入眼帘!/p
“嘭!”/p
鲛皮乌甲的铁指砸中鼻梁。/p
朱翊钧拖着喷泉似的血箭后仰撞翻。/p
对面的朱厚熜下意识捂住鼻子。/p
“远祖”/p
他看着殿内惊呆了的宫女侍人,下意识的一语双关道:/p
“远祖,这样太伤他了吧?”/p
朱元璋头也不回的怒声道:/p
“伤他妈个头!”/p
那边的朱翊钧刚刚捂着鼻子扶桌起身。/p
老朱大喝一声:/p
“躺下!”/p
一拳轰出!/p
朱翊钧又被迎面打了一拳,新伤加上旧创。/p
鼻血狂喷,直挺挺后倒过去。/p
这回便没再起身了。/p
朱厚熜伸着脖子瞅了瞅。/p
“没死吧?”/p
朱元璋上前两步,用脚扒拉两下,冷哼一声:/p
“死了更好!”/p
“他儿子孙子比他靠谱多了。”/p
朱厚熜明白了,这是没死。/p
“远祖,我们下一步直接去辽东?”/p
朱元璋随拿了份未批复的奏折看了看,嘴里搭话道:/p
“你子是贼,这就猜出来了?”/p
朱厚熜笑了笑没话。/p
老朱顺批了道折子,将奏折扔到桌上,对朱厚熜道:/p
“这地方你比我熟。”/p
“那些内阁大臣都在哪待着?带路!”/p
朱厚熜没动,只是带了几分意有所指道:/p
“远祖,您不应该去见他们。”/p
“刀未出鞘时,才是最可怕的。”/p
“为帝之道,悬而未决。”/p
朱元璋先是眼睛一瞪!随后又冷静下来。/p
“悬而不决”/p
“哼。”/p
“走吧!”/p
这回朱厚熜跟着走了。/p
“远祖啊,咱们先去哪啊?”/p
“先诛辽东,后灭东瀛。”/p
“唯我大明,万世永昌!”/p
声音渐行渐远。/p
在安静了几个呼吸之后。/p
御案下,朱翊钧悄悄探出头。/p
“呼嘶”/p
他觉得鼻梁应该是断了。/p
太祖皇帝可没留啊。/p
不过还好不是爷爷出,不然怕是脑袋都没了!/p
“还看!去叫太医啊!”/p
朱翊钧扶桌起身做到龙椅上,对身边没个眼力见的宦官怒声着。/p
“悬而不决”/p
/p
大清乾隆时期/p
“嘿,这人。”/p
乾隆敲着扇子。/p
“还想着万世永昌呢。”/p
“这意识比魏文帝都差远了。”/p
永琰则心翼翼道:/p
“汗阿玛,你就不生气?”/p
乾隆瞥了他一眼。/p
“朕生什么气?”/p
“大清天下怎么来的你不知道吗?”/p
“再者,那是其他世界的女真。”/p
“关我大清满人什么事?”/p
“佛家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p
“三千大千世界,朕管得过来吗?”/p
“还是关注自身这一亩三分地吧。”/p
乾隆现在就想知道自己后面的大清是如何了。/p
尤其是那八国。/p
/p
大清光绪时期/p
光绪看着明太祖带着霸王嘉靖去帮助大明皇帝,羡慕不已。/p
“你,咱大清有没有哪位先帝也能像这明太祖与嘉靖皇帝一般?”/p
珍妃给倒了杯茶,闻言仔细思考着,片刻后道:/p
“能有通往之能的,怕是只有乾隆爷有几分可能。”/p
“毕竟我大清的军事与民生都是在乾隆爷上达到顶峰的。”/p
光绪点了点头。/p
“那似嘉靖皇帝那般的呢?”/p
这回珍妃犯了难了。/p
自乾隆爷以后的大清皇帝可以是黄鼠狼生老鼠——一窝不如一窝。/p
太祖太宗完了,那就只有顺治爷、康熙爷、雍正爷三位了。/p
而这三位/p
不好。/p
/p
大明天启时期/p
朱由校明白朱元璋的做法了。/p
属于是非常直白的以力破局。/p
“既然如此,弘治爷那里怕是去不成了。”/p
不过也行。/p
朱由校翻了翻那记载着历代皇帝奖励与惩罚的本本,看着弘治那栏若有所思。/p
女帝/p
不是幼年期的武昭仪,不是成熟期的武后,而是完全究极体的武则天。/p
不是他看不起弘治一朝的老臣们。/p
弘治爷哪怕有了这位的三分段,那些大臣都玩不过他。/p
就是军事这块/p
朱由校合上书本,长叹一声:/p
“罢了罢了。”/p
“祖先自有祖先福。”/p
“再坏又能坏哪去?”/p
笑话,前有万历后有崇祯。/p
朕早已无所畏惧!/p
“嗯?开始新朝了?”/p
天幕上,崇祯那边还在提前体验刑法,朱元璋与朱厚熜前往辽东。/p
画面混沌成一片,复归白光。/p
下一瞬。/p
一名外罩锦袍的将军站在城墙之上。/p
扶剑柄,望向北方。/p
而脚下城墙的横匾上铁笔银钩三字。/p
山海关/p
/p
崇祯自缢那天,李自成在明朝首辅大学士魏藻德和三百名宫廷宦官的陪同下,经承天门,箭射匾额后入宫。/p
北京城陷,有四十多名明朝官员自杀身亡,但有一千两百多名官员投降。/p
讽刺的是,主张南迁的李邦华在城破之日于文天祥祠投缳而绝。/p
主张坚守的陈演、魏德藻、光时亨等人全部投降。/p
崇祯的遗体在三天后才被发现。/p
李自成将他和周皇后的棺材放在东华门,明朝的文武百官从崇祯皇帝的棺材前走过,看都不看一眼。/p
只有襄城伯李国桢一人,看到皇帝和皇后的棺材后,踉跄奔走,跪在棺前大哭,也只有李国桢一个人穿孝服徒步送葬。/p
随后崇祯与周皇后二人被安葬在田贵妃的墓中,即现在明十三陵中的思陵,李国桢在陵前自尽。/p
崇祯十七年(644)三月二十三日,以旧首辅大学士陈演、成国公朱纯臣为首的明朝降官纷纷劝李自成早登帝位。/p
复社文人、庶吉士周钟写劝进表,骂崇祯为独夫民贼,夸李自成是尧、舜、汤、武。/p
一时间,李自成似乎真的夺得了天下,要成为“明太祖第二”了。/p
但此时在山海关方向,还有一个最大的变数,就是由吴三桂率领入关勤王的关宁军。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