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过小说CMS
拂过小说CMS >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 第599章 你啥都不干也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9章 你啥都不干也行

 

第599章你啥都不干也行/p

十七部领导深知,再怎么保密,这条线也必定会流传世界,不如将自己人的名字,牢牢的钉在它头上。/p

近百多年以来,能用我们的名字命名的科技成果,实在是太少了。/p

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著名的误会,“詹氏车钩”,这种用于低速列车车厢连接的车钩,因为中文译名和我们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先生姓氏一样,不少人朴素的以为这个车钩是詹先生发明的。/p

实际上不是,这是旗佬詹尼发明的,詹天佑先生只是将其引入到国内使用。/p

从这种朴素的误会里,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对于有自己的科技成果是多么的渴求。/p

不管怎么,这条高炉操作线,从今天开始,就姓高了。/p

现场的同志们对于这条线,以及它的使用和意义,抱以了极大的热情,哪怕这条线只是看到了理论,还没看到应用,但是大家都不会觉得高振东是在拿一种没有实际意义的理论给自己贴金。/p

这条线,必定是有其意义的,而且必定深远。/p

在座的都是行业内的老专家了,只是理论部分,就已经让他们看到了很多可能。/p

实际上,哪怕到了几十年后,不论是何种钢种,但凡高炉及其工艺的改进优化,基本上都能看到这条线或者它的变体、衍生品的身影。/p

至于这一切还没有发生的今天,同志们是如何判断这条线有用的那就不得不提到高振东的战绩了。/p

高振东在60大会战分锅会上,一举包圆十几种材料的壮举还历历在目,从月至今不到半年,已经成功推出了六七种材料的三轧厂-三分厂-京钢厂联合体,更是清晰的标明了一个事实。/p

那就是这位高总工别看年轻,那是真的上有活儿,人家敢包圆60剩下的所有钢种,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制造噱头,而是胸有成竹。/p

这样一位同志提出来的技术理论,得难听点,高振东就算是在黑板上画个毛线团,大家也至少会先对着这个毛线团研究上半天,直到确定它真的只是个毛线团为止。/p

这场钢铁质量会议的后半段,基本上成为了“高氏操作线”专场,大家都在讨论,要怎么把这条线,用到钢铁生产工作中去。/p

能节能,节能就是省钱,能提高产量。/p

能省料,省料就是省钱,能提高产量。/p

能适时转序,那就是提高效率,还是能提高产量。/p

能对质量形成生产中的把控,质量好了浪费就少了,依然能提高产量。/p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钢铁产能真的很重要。/p

战场上,我们没被敌人的钢铁淹死,靠的是指挥员的聪明才智和战士们的血肉之躯。/p

生活里,钢铁的短缺,带来的是生产工具的匮乏,住房短缺,基建不足/p

很明显,我们承认我们的不足,但是我们努力想改变这种不足。/p

在座的同志,无一不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p

高振东把这条线抛出来之后,就只管笑呵呵的看着大家自由发挥,自己就不怎么话了,他前面做的已经够多了。/p

再了,换到这种具体的操作和应用方面,他比起这些在钢铁行业有着十几乃至几十年的老同志,还是差不少的,还不如什么都不,让同志们自由发挥。/p

至于高振东自己,则是摊开了笔记本,刷刷刷的拼命记录大家的想法和经验,猥琐发育了属于是。/p

看见他这表现,同志们不由得在心里感叹,看看人家高总工,多么的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哪怕他有着如此的成果,依然不忘每一个学习的会。/p

要这是他们在拍高振东马屁或者盲从,那还真不是,这是基于高振东所展现能力的一种自然判断。/p

用高振东前世的话来,那就是当你做技术性发言的时候,你看见一位千人、长江乃至院士级别的人在很认真的听并且记录你的发言,你也会觉得他虚怀若谷的。/p

最终,这场会议的成果,分成了两个文件。/p

一份是关于提高钢铁生产中质量问题的建议。/p

一份是高氏高炉操作线推广验证计划。/p

前者是这个会议本来就要形成的成果,而后者,是与会者觉得实在重要,万万不能稀里糊涂的杂在前者里面,必须单独成文。/p

没有质量问题的厂子,也跑不出这条线的掌控范围。/p

/p

会议散会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同志都来到还躲在角落里的高振东面前,表示了感谢和尊重。高振东站在那里就没坐下来过,像个旅游景点里,因为有着美好寓意而被人们摸得铮光瓦亮的吉祥物似的,比如春城西山龙门门头上那块儿石头,每年高考来临之际,总是特别的光亮。/p

等到大家都走得差不多了,十七部领导和总工才来到高振东身边。/p

领导眼里别的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两个字——“满意”!/p

的满意,是高振东对于发言的内容把握非常好,虽然领导点名高振东发言,但是只是想要他的技术建议而已,别的方面,还是有些担心年轻的他秃噜了,所以随时在准备适时打断或者圆场。/p

不过高振东的表现证明他的担心,多余了。/p

当然,这只是个满意,和后面这个满意比起来,屁都不是。/p

至于后面这个大满意是什么,那就不用了。/p

看着高振东,领导心情极为愉快:“振东啊,没想到你60会战的事情没耽误,理论研究工作也没放下啊。”/p

至于什么计算电子武器装备什么的,那都是边边角角,是我们高振东同志本职工作做得累了,休息的时候游戏之作,不值一提,不值一提。/p

防工委、十二部、邮通委:你再!/p

高振东笑道:“真理总是从实践中来的嘛,实践的工作做得多了,有些心得,觉得不能浪费了,还是要总结出规律和理论,希望能帮到其他同志,哪怕只是一个也好。”/p

“哈哈哈,你这帮到的,那可不是一个同志,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嗯,至少啊,你帮到了一位同志,我是能肯定的。”/p

高振东有些诧异,他是怎么肯定得这么具体的:“哪位”/p

领导指指自己:“我这位老同志啊!哈哈哈”/p

领导开了个玩笑,作为“高炉之王”“钢铁领主”,高振东这一的确是帮到了他,因为所有人受益,最终都会体现到他这里。/p

领导明显兴致不减:“还有这位老同志,你这条线,算是减轻了他很大的压力。”/p

他指了指部总工,部总工也乐了,这还真是。/p

如果领导那儿是管理压力的话,那他这里就是业务压力了,钢铁生产技术,那可是他的本职工作,正管。/p

而高振东今天拿出来的这个东西,至少给高炉相关的工作指出了一条可以趟的路,后面有无数宝藏在等着。/p

最重要的就是路,“无路可走”是最让人难受的困境之一。/p

在相关工作方面,就不再像以前一样,无头苍蝇似的乱撞了,这简简单单一条线,能够为很多人指明工作方向,提供重要工具,这对于科研效率的提升,是有莫大好处的。/p

很多时候,“找路”的时间和成本,比“趟路”可高得多,而且憋屈的是,找不到路的时候,往往还不清楚到底失败在哪里。/p

至于把这条线的潜力挖掘得差不多这种情况,那恐怕是好久以后的事情了,再了,潜力挖尽就意味着技术红利到,更香。/p

总结就是,高振东一下子解决了部总工在高炉生产技术方面很多年的kp问题。/p

三人一起哈哈大笑,笑声传出老远。/p

良久,十七部领导拍了拍高振东肩膀:“干得太好了!首长那幅字,在你上真是再好不过了。”/p

这个事情,是十二部领导经的,自然十七部、防工委这些部委都会收到风。/p

思想、技术都不用,就他这工作投入程度,拼命三郎的架势,你就作风过不过硬吧。/p

而且领导这话,除了对高振东的赞叹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意思,懂的都懂。/p

领导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笑着转开了话题。/p

“接下来的工作,你自行安排,部里秉承两个态度:坚决支持、绝不干涉,你干啥都行。”完这句话,领导带着点担心看了看高振东的身板儿,又补了一句好像是不那么“正确”的话。/p

“其实,60会战结束之前,你啥都不干也行。”/p

那60还在会战呢,高振东如何能做到啥都不干,这话看起来有些矛盾,其实是基于他对高振东的了解。/p

60会战的那些工作,高振东基本上只负责一件事——动嘴。/p

他动动嘴,把相关文件往下一发,基本上三轧厂、京钢厂、三分厂的同志就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成果源源不断。/p

而其中,高振东“动嘴”这一步是最重要的,他嘴里全是配比、工艺、热处理等等核心关键,但也是看起来耗时最少的。/p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