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道光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皇权扭曲篡改理学思想的同时,理学家们也积极反攻,对皇帝和勋贵们进行逆向洗脑。}/p
{最终促成了这场前所未有的,一切统治集团的大堕落。}/p
/p
大汉武帝时期/p
刘彻合拢着长袖,玄色的长袍从席上耷拉到地上。/p
他一直觉得西汉之后的皇帝哪里怪怪的,但总是不出来。/p
而道光与前朝那些明君的反差点透了那层窗户纸。/p
“皇帝的首要责任一直以来都不是最为推崇的道德教化。”/p
“那是名。”/p
刘彻对着刘据正色道:/p
“真正的实,是学会正确使用暴力来监督官僚体系。”/p
“以确保能够执行国家政治路线,完成治国安邦的使命。”/p
/p
大唐。/p
李世民捻着胡须,天光透过屏风上的罩纹打在明黄色的衣袍上。/p
他扫了一眼群臣,沉声道:/p
“嘉庆、道光这种仁义道德、以身作则的治国模式,我们不能它完全是错的,它只是搞错了重点。”/p
“执政者在要求别人的同时,应该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这是正确的,也是基本的。”/p
“但朝廷存在的核心价值就是可以理性的用暴力,以及基于暴力的强制力,这是朝廷和其他一些构的本质区别。”/p
房玄龄几人都认同的点点头。/p
都是从乱世走过来的,有什么不明白的?/p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必须用暴力来解决或强制推动,所以才需要朝廷王事。/p
如果朝廷放弃使用暴力,而只去追求表率和教化,那么朝廷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p
搞道德教育,私塾也可以搞。/p
做道德表率,各种名师大儒都可以做,影响力也不比朝廷。/p
/p
大宋仁宗时期/p
“话虽如此。”/p
白色公服的衣角随风而动。/p
赵祯扶膝而坐,感叹着:/p
“但皇帝以身作则节俭并没有什么过错。”/p
“可以看出,道光皇帝治理国家的责任心起码是没问题的。”/p
庭院聚会的官员们同样如此认为。/p
倚着翠竹的欧阳修抿了一口酒水,对身边的同僚道:/p
“这是因为清朝资料保存完整,皇帝的形象就正常多了。”/p
“其实我怀疑明朝皇帝的形象也不像天幕的那副模样。”/p
曾巩拿起酒壶给自己与欧阳修斟满酒杯笑道:/p
“明清二十多位皇帝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政治路线和治国能力的差异。”/p
“至于责任心或个人品德的差异。”/p
“这个就不好了。”/p
“史书吗,都是一家之言。”/p
欧阳修看着酒杯,点点头:/p
“是啊,春秋之笔,皆依王事。”/p
/p
大明。/p
“宣讲一万遍诚信,不如抓捕一个骗子。”/p
朱元璋直接拿起一颗梨子在赤色衣襟上擦了擦。/p
咬了一口,口齿不清道:/p
“讲一万遍仁慈,不如砍了一个杀人犯。”/p
“讲一万遍廉洁,不如严惩一个贪官。”/p
“只能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的皇帝,不是虚伪就是无能。”/p
“因为真正一心为国家的皇帝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如何合理利用君威来消除社会和朝廷中的恶行。”/p
“恶行被消除以后,善念会自动成长起来。”/p
“反腐也是一样。”/p
“失去必要的暴力惩戒,反腐败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p
朱标知道这番话是给自己听的。/p
他明白,暴力也是一种段。/p
暴力本身是中性的,不一定是恶,为了应对恶而不得不使用的暴力是属于善的范围。/p
/p
{在嘉庆中期,高官官员中,旗外汉人的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满族和蒙古族官员。}/p
{有部分原因是儒家思想对皇帝产生影响,让清朝皇帝开始淡忘满汉之分。}/p
{还有部分原因是清帝对天下国家的责任感加强、对满洲的责任感相对降低的结果。}/p
{但皇帝本人的因素并不是关键,关键还是在于满蒙勋贵集团的堕落速度超过了汉族精英集团。}/p
{这个时候,“满人不堪用”开始成为朝野共识。}/p
{就算是满蒙官员要想办点实事,也发现任用汉人当下属更为称。}/p
/p
刘宋。/p
穿着一身白狮纹紫袍的刘裕,直接大马金刀的坐在殿前台阶上。/p
“这话的怎么这么熟悉呢?”/p
坐在右侧的刘义隆抱着膝盖道:/p
“不就是胡人入主然后腐化那一套吗。”/p
“不对魏晋也腐化”/p
刘裕咋了咋舌,啧了一声道:/p
“这儒家东西这么邪性吗?”/p
“你我要不要”/p
刘义隆立刻打住他父亲话。/p
“这天下现在谁不是儒家子弟?”/p
“父亲想独尊他家也没有人啊。”/p
刘裕不是坐以待毙之人,直接问道:/p
“你又什么想法。”/p
刘义隆沉吟片刻,轻声道:/p
“董仲舒的儒,也不见得是真儒吗。”/p
“儒皮法骨是儒,儒皮道骨也是儒。”/p
“只要名字是儒就可以了。”/p
/p
大清康熙时期/p
“满洲勋贵入主中原,刚开始是拥有很强的活力和进取心,责任心和廉洁程度大体都高于明末士人。”/p
披着一身藏青色的锦袍,康熙背负双对被喊来的胤禛忧心忡忡道:/p
“他们的特权通过世袭来传递,腐化速度就相当快。”/p
“汉族士人”/p
康熙抿了抿嘴,叹声道:/p
“经过反复的铁腕打击,清谈误国的臭毛病是改了不少,活力有所恢复。”/p
“就算也在腐化中堕落,但好歹有科举制度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情况是远远好于满洲勋贵的。”/p
“但两大集团的堕落速度依旧是一快一慢。”/p
胤禛明白了康熙的意思,低头道:/p
“所以,满洲勋贵的堕落程度定是要比汉族精英更加严重的。”/p
康熙瞥了一眼他,继续道:/p
“军事方面,八旗尚有优势,但在民政方面,汉族士人就比他们更有优势。”/p
“纵观历史,汉族王朝到了中衰这个阶段,就应该出现张居正、王安石这种级别的大才出来推动改革变法了。”/p
“一般经过激烈的斗争,大变法会得以推行。如果取得成功,王朝就会再次出现中兴。”/p
“但大清”/p
因为核心决策权不可能让渡给汉族士人,所以全国层面的大改革是没法指望的。/p
胤禛也明白这个根结。/p
“一切缘由,还是追究到了满汉之防上。”/p
“一切的制度,还是建立在意识形态上了。”/p
“但是汗阿玛我们真的防住了吗?”/p
康熙抬头看向天幕。/p
想到嘉庆与道光的作为/p
“当然没有”/p
/p
道光呕心沥血的推行节俭,然而对清朝的影响微乎其微,官员们只是当着他的面摆出节俭的样子而已,私下里仍是挥金如土。/p
并且,国库开支也没有因为他的节俭而减少,反而越来越大了。/p
一方面,皇室人口膨胀,顺治时才两千人,道光时已有三万多人,这些人本身不会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吃喝拉撒。/p
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让道光的压力非常大。/p
另一方面,道光年间物价上涨,因为人口越来越多了,耕地面积不变,人越多人均粮食就越少,价格自然会上涨,行政运营成本就增加了。/p
/p
{这时候就会有人问了,up猪up猪,那物价上涨,道光怎么不增加赋税呢?}/p
{我就不问}/p
{不问我也!来还是康熙的锅,康熙不懂经济,下了一道“永不加赋”的圣旨。}/p
{祖制吗,你们懂的,他们就是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违抗康熙的圣旨。}/p
/p
康熙:/p
胤禛:/p
/p
大清乾隆时期/p
乾隆真想大骂一声。/p
他就是蠢!/p
解决财政问题的最好办法不是节衣缩食!/p
而是开源兴利!/p
朕挥金如土,国库却如此充盈。/p
你锱铢必较,国库却越来越空虚?/p
多想想为什么!/p
/p
同时,从乾隆后期开始,各地动乱不断,这些动乱从政治上来是破坏社会稳定,从经济上来看是增加清廷经济负担。/p
平定一场叛乱,需要花费大量的银子,光是平定白莲教叛乱就花费了两亿两银子。/p
一次叛乱就耗尽清廷家底,嘉庆敢不节省?道光就算天性不吝啬,也不能不节省。/p
/p
乾隆:/p
/p
大明嘉靖时期/p
朱厚熜看明白了。/p
“都是坑,都是人才!”/p
也对,自家祖宗出身不好不懂财政。/p
这些从山沟沟里跑出来的土鳖就懂财政了?/p
/p
“这一点上,倒是半斤八两啊。”/p
/p
道光刚即位的时候,国库只有两千万两银子,这是自三藩叛乱以来清廷财政最困窘的一次。/p
而这个数字还是账面上的,真实有多少,恐怕道光自己也不知道。/p
当时,治理黄河就要花费上千万两白银,国库中就这么点儿钱,无疑加重了道光的忧患意识。/p
但,道光虽然看不透官场玄,可也不完全是吃干饭的。/p
/p
天幕上。/p
大清的西北部卷起一层狂沙。/p
在狂沙中,弯刀与火光闪烁着。/p
/p
道光六年(26)六月,新疆张格尔带领五百多人,以祭拜祖先麻札(坟墓)为名,煽动和纠集了一万多民众集体叛乱。/p
张格尔是大和卓的孙子,出生于浩罕汗国。/p
/p
大清雍正时期/p
雍正冷冷的看着天幕。/p
“又是这地方。”/p
张格尔?/p
呵,好大的口气。/p
张格尔,波斯语音译。/p
意为“世界的征服者”/p
/p
乾隆年间,大和卓兄弟被清朝军队消灭后,他们的几个儿子也被清朝抓了,但是大和卓有个儿子叫萨木萨克,侥幸逃到了浩罕汗国,在今天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p
萨木萨克在浩罕汗国生了三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就是张格尔,所以其实张格尔从骨子里就是清朝的敌对势力。/p
大和卓的根据地原来在喀什噶尔,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在浩罕汗国的支持下,张格尔曾多次入侵南疆。/p
嘉庆二十五年(20)九月初七,张格尔带三百多人袭击边界的图舒克塔什卡伦,抢夺马匹,清军将领色普征额带领官兵追捕,杀了张格尔五十多人,并生擒八十多人。/p
道光六年,张格尔向浩罕国王许诺,事成之后向浩罕汗国割让天山南路的喀什噶尔的土地,并平分喀什噶尔的人口和财产。/p
在浩罕汗国的支持下,张格尔潜入南疆发动叛乱。/p
/p
大唐玄宗时期/p
李隆基皱着眉头,不可思议道:/p
“六年了?他都不知道这事吗?”/p
要是知道早就有防备了。/p
这道光是一直不知道这事啊,还是一直放在心上啊?/p
杨玉环奇怪的看着他。/p
“三郎这么难以置信做甚?”/p
李隆基瞪大眼睛,指着她道:/p
“你把话清楚,什么意思!”/p
杨玉环偏过头,声道:/p
“你装聋作哑的事也没少干。”/p
李隆基气的牙痒痒。/p
要不是想用你克太宗,朕非得好好鞭挞你一顿!/p
/p
他们装配了火绳枪,同时浩罕汗国的大汗阿里也亲自带着近万名骑兵前来助阵。/p
叛军先后攻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叶尔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和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等城。/p
在这一过程中,英国派出了二十多名间谍充当顾问。/p
之后,张格尔在喀什噶尔自立,形成割据势力。/p
对此,道光皇帝任命陕甘总督杨遇春为钦差,带领万余清军入疆,之后又任命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即前敌总指挥),杨遇春和山东巡抚武隆阿为参赞大臣。/p
增调吉林、黑龙江、四川、陕西、甘肃五省清兵共计三万七千人入疆平乱。/p
同时道光皇帝还多次命令清军要搞好民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进军途中,清军一路上都在张贴告示和宣传标语,安抚百姓,分化和孤立张格尔叛军。/p
/p
大唐德宗时期/p
李适是瞬间就明白了道光千里调兵的原因。/p
但他宁愿不明白。/p
“没钱啊”/p
江河日下,国家财政枯竭、吏治腐败、内忧外患严重。/p
这意味着高昂的军费,意味着那地方无法布置太多兵力。/p
当地的防守薄弱,兵力不多,当兵的只能自己种田养活自己,能够投入作战的士兵就屈指可数。/p
这样一个重要的地方,理应派一批干练清正的官员坐镇指挥。/p
但就看道光朝的吏治/p
恐怕只会仗着天高皇帝远,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吧。/p
/p
此外,这次入疆作战的后勤补给也很给力。/p
当时户部尚书经过核算,发现军费至少要一千万两银子。/p
当时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四千万两,听到这个数字,道光吓了一跳。/p
他对大臣们表示,朝廷只拿得出四百万两银子,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吧!/p
大臣们提议从各省征集一些,不过也只能拿到两三百万两银子,还差钱啊。/p
没办法,道光只好忍痛割爱,表示愿意动用两百万两内帑。/p
随后道光皇帝命令户部统一筹集军火粮饷,并任命熟悉边务、善于办理粮饷的官员鄂山为陕甘总督,驻扎兰州。/p
陕西巡抚卢坤驻肃州,办事大臣恒敬驻哈密,并在乌鲁木齐建立后路粮台,保证后勤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前线。/p
/p
{不知道啥好了他但凡是个前朝皇帝}/p
{多扣的一个人,这都知道割肉平叛。}/p
{吝啬归吝啬,但是他知道如果大清没有了,就是留再多的钱也没用。所以,还是狠下心来拿出了这笔钱。}/p
{万历啊,你也就占个汉人皇帝的身份红利了。}/p
/p
大明万历时期/p
朱翊钧面无表情,波澜不惊。/p
他现在就是一个无情的盖章器。/p
而且,他那也不是大方不大方的问题,而是社稷和名誉的问题。/p
自从顺治入主中原,清朝还没有哪个皇帝沦丧国土,道光当然不想做这个千古罪人。/p
两害相权取其轻吗。/p
的有多高尚一样。/p
不还是以满制汉吗。/p
/p
道光认为,阿克苏是进军南疆的要地,要求先头部队不要轻易冒进,待各路清军在阿克苏集结后再一鼓作气平定张格尔。/p
道光六年十月左右,清军主力在阿克苏集结完毕。/p
当时张格尔担心清军南下,便派了三千人扼守在阿克苏城西南一百二十多公里的柯尔坪。/p
柯尔坪是清军向西南进军喀什噶尔的必经之路,是个战略要地。/p
清军由陕西提督杨芳率部进攻,分两路突击,并成功剿灭驻守此地的叛军,取得柯尔坪之战的胜利,打开了清军南下的通道。/p
但是因此时南疆已经大雪封山,清军又退回阿克苏。/p
之后,增援的清军又陆续集结于阿克苏,并且从北疆乌鲁木齐、伊犁等地调运了大量的粮草。/p
而道光虽然在北京提出了作战方略,但并不遥制,给予了前线总指挥长龄充分的决策权。/p
/p
{此时此刻,我不得不提起一名八字遥控指挥军队的奇才(狗头)}/p
{此时此刻,我不得不提起一名阵图遥控指挥军队的车神(狗头)}/p
{此时此刻,我不得不提起一名枪右挪五毫米的校长(狗头)}/p
/p
大汉。/p
“嚯!还有高?”/p
刘邦盘腿坐着吃着肉羹。/p
“娥姁,你这校长会是谁啊?”/p
“清朝的哪个皇帝吗?”/p
吕雉慢条斯理的吃着肉块,咽下食物后,淡淡道:/p
“可能是你与项羽的那种情况吧。”/p
刘邦眉头一挑。/p
“你也觉得不提项羽不现实吧?哈哈哈哈哈!”/p
吕雉懒得理他。/p
这人,不给阳光一样灿烂。/p
/p
道光七年(2)二月初六,阿克苏清军主力开始向喀什噶尔进军。/p
张格尔随即派两万叛军在今伽师东侧的洋阿尔巴特构筑防线,阵地长达五六里。/p
/p
天幕上。/p
山岗上硝烟弥漫。/p
清军围攻固守高岗之上的叛军。/p
几十门大炮不间断的吐着火光。/p
而远方,两侧骑兵正在包抄。/p
/p
二十三日凌晨,清军分三路进攻,长龄、杨遇春率主力从正面强攻,杨芳从右翼、武隆阿从左翼包抄,叛军溃逃,清军大获全胜,杀敌过万。/p
二十五日,清军向西进攻张格尔重点设防的沙布都尔庄(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伽师县西侧),叛军人为掘开苇湖制造水障,阻止清军骑兵冲击,主帅长龄亲自带领步兵正面进攻,又命骑兵从两翼迂回包抄,歼敌过万,叛军溃逃。/p
二十七日,清军又在阿瓦巴特大败张格尔叛军,歼敌两万。/p
二十八日,清军进至浑河(今恰克玛克河)北岸,距离喀什噶尔城仅十多里。张格尔叛军倾巢出动,十万叛军在浑河南岸设防,防线长达二十余里。/p
第二天夜里大风,刮起沙尘暴,能见度极低,主帅长龄担心叛军偷袭,打算后退十里,但杨遇春认为天色昏暗正好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个天赐良,于是命令一千多黑龙江索伦骑兵在浑河下游佯攻,而主力在上游渡河。/p
拂晓时分,清军主力全部过河,并集中炮火猛烈轰击叛军营地,叛军溃散,清军大获全胜,收复喀什噶尔,张格尔则率少数残部经乌孜别里山口逃往布鲁特达尔瓦斯山。/p
之后,清军陆续收复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等地,南疆地区全境平定,清军主力在杨遇春率领下撤回内地。/p
/p
大明。/p
朱元璋看见熟悉的字眼,一时默默不语。/p
马皇后轻轻地握住他的。/p
朱元璋平复了心情,吸了一口气,笑道:/p
“遇春两字还真有些玄妙啊!”/p
“这杨遇春一看就是明将!”/p
“在这样的天气下,谁先发动进攻谁就占据了天时吗!”/p
“哈哈哈哈哈哈!”/p
/p
道光七年(公元2年)十二月,逃亡的张格尔卷土重来,纠集了一支五百人的队伍,打算偷袭喀什噶尔。/p
长龄即派杨芳带兵连夜前去搜剿,并最终在喀尔铁盖山(今喀拉铁克山)追上叛军,歼灭叛军大部。/p
张格尔被迫弃马逃到山上,清军穷追不舍,最终生擒张格尔。/p
道光八年(2)五月,张格尔被解送京师。/p
道光皇帝亲自到午门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金鼓大乐奏响。/p
道光端坐在午门城楼上,张格尔跪伏在地上,兵部尚书向皇帝奏报平定回疆的功绩,王公百官列队庆贺。/p
这是道光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p
之后张格尔的凌迟处死被改为斩首示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