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尽行剿灭·不留余孽
大清雍正时期/p
雍正脸色奇怪的看着天幕。/p
他这好大儿下的命令/p
意思很明白了!/p
年景不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p
我现在头将领紧张,随便找个人就得镇守一方。/p
干好了我就提拔你,干不好你就去死吧。/p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官员多的是。/p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p
“真是个当皇帝的料”/p
雍正认证了。/p
不过可以理解。/p
第一次打仗吗,能捡漏准部就很不错了。/p
他依然认为准部归降是弘历捡漏自己。/p
没看这后面准部都乱成什么样了!/p
“兆惠”/p
雍正摸着下巴若有所思。/p
能单开一条讲他。/p
看来是干出大事了!/p
有意思。/p
/p
大明天启时期/p
朱由校心里突然咯噔一下。/p
“他不是突出来了吧?!”/p
一旁的魏忠贤低着头,束恭敬站立着不言语。/p
内心腹诽不止。/p
天幕难道闲的没事干给您排一位失败者吗?/p
也不对/p
天幕也没少排失败者。/p
朱由校则想到另一件事。/p
如果是自己或者五弟面对这种事情会如何做?/p
/p
众所周知,在突围战中,后卫通常都处在最重要也最危险的位置,有人甚至被主将点了名,都想找会退避,但一位都统却向兆惠毛遂自荐,且掀髯笑道:“将军不用担心,若让我阿难殿后,可保大家生入玉门。”/p
这位自称阿难的都统全名叫莽阿难,是一员老将,兆惠颇壮其言,随即安排他率百人殿后。/p
乾隆二十二年(5)正月初四,兆惠领兵自济尔噶朗河突围,自此以后,莽阿难一直担任后卫任务,置身于箭矢枪弹之下的他一身是胆,勇猛无比,杀敌无数,与其交过的敌兵都很惧怕莽阿难,称他是“无敌修髯将军”。/p
次日,兆惠军到达鄂垒扎拉图,叛军大队人马即将追至,兆惠军约有一半人都是步兵,另一半骑兵的马力也很平常,若是凭速度不可能跑得过叛军,兆惠于是下令停止行军,坚拒固守。/p
兆惠本人不仅精于骑射,而且智勇双全,见叛军疏于设防,便选出精兵,趁夜深人静时潜行出营,对其发起猛袭。/p
叛军措不及,在仓皇溃逃中,又被兆惠预先埋伏在林中的另一路精兵拦击,此战兆惠军前后共消灭叛军千余人,而自身仅付出阵亡三十余人和百余人负伤的代价。/p
/p
大汉武帝时期/p
刘彻看着驰马飞射的一众清兵,身体不由微微坐直。/p
“清兵不是已经腐化了吗?”/p
“这不像啊?”/p
一旁的霍去病则开口道:/p
“陛下,有可能只是将领腐化,但士兵还保持着战力。”/p
刘彻被点破自身迷障,瞬间想到另一件事。/p
“乾隆在练兵?”/p
“不他是在重新唤醒清军的血性!”/p
霍去病不在乎乾隆如何如何,这不是他要关心的事。/p
他关心的是这兆惠。/p
可能是军人的天赋吧。/p
看到兆惠的第一眼时,他就知道此人绝非善类!/p
真可惜/p
霍去病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p
他可真想跟那些后世名将打一场啊。/p
/p
天幕上。/p
天色尚未放晴,昏暗的云层布满天穹。/p
马蹄踏过寸厚雪地,发出沙沙声。/p
兆惠勒住马匹回头望去。/p
观察片刻,只见阵阵细雪打着旋儿吹过。/p
“让将士们屯营休息一下吧。”/p
身边一名长髯将士出言提醒道:/p
“将军,我军只剩下十天的粮了,但距离边境还有数千里,如果中途粮食吃光了,强敌又追上来,如何御敌?”/p
兆惠愣了一下,又看了眼疲惫不堪的众将士。/p
最终咬了咬牙,道:/p
“继续开拔!”/p
“今日驰数百里,务必直抵乌鲁木齐!”/p
/p
兆惠军前脚刚到乌鲁木齐,叛军后脚也赶到了。/p
随即与叛军连日发生数十次交战。/p
战前兆惠军的口粮已所剩无几,被迫将仅剩不多的瘦驼疲马杀掉作为食物,多数人甚至连鞋袜都穿烂扔掉了,只能赤着脚在大雪泥沼里与敌人作战。/p
然而兆惠仍旧率领官兵们以一当百,使得敌人始终无法凭借数量优势将其完全困住。/p
在乌鲁木齐,兆惠军伤亡甚重,但终于得以冲出重围。/p
但当他们撤至特讷格时,却又陷入了叛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饥疲不堪的官兵们已经无力再实施突围,只能筑营固守。/p
此时塞外风雪交加,各台站之间声息不通,巴里坤方面都不知道兆惠军已撤到特讷格,所幸兆惠派出报信的两名士兵冒着大风雪找到军营,与大部队取得联系。/p
得知兆惠军被困特讷格,侍卫图伦楚立即率生力军支援,在击破叛军后,为兆惠军解了围。/p
四月十一日,兆惠军返回巴里坤休整,前前后后,他们共经历了近三个月的强行军和浴血苦战,最终能够冲破重重险阻,振旅而还。/p
/p
{乾隆时期的清军标准要求极高。}/p
{乾隆为什么一再强调骑射,大家看看清弓的威力就知道了。}/p
{此时的清军士兵被要求火器、清弓、近身搏斗、还有骑术大多必须精通,为此乾隆甚至不惜血本砸重金训练军队。}/p
{这也是为什么已经腐化的八旗,能再度焕发战斗力,而且乾隆把这条标准也推行到了绿营和可以参加清军的地方土司兵。}/p
{确实,这此时的平准之战,清军的恐怖战斗力还没有准确体现,兆惠两千人人杀穿西北只是一个插曲。}/p
{黑水营之战和追杀大和卓,才能让人见识到什么是古代中国军队的巅峰战。}/p
{极端恶劣的环境、极度不利的局势、长达千里的追击、悬殊的交换比,一堆问题平定南疆中一一体现。}/p
/p
季汉怀帝时期/p
刘禅看着天幕,拍了拍厚肚皮,突然叹气道:/p
“难怪历朝历代都不去实控这些地方。”/p
诸葛亮看着大皇帝,抚须笑道:/p
“陛下可是明悟了什么?”/p
刘禅点点头,又摇摇头,抬头迷惘道:/p
“感悟不上是感悟吧”/p
“只是想到相父几次出岐山都因粮草之事而功败垂成。”/p
“蜀道难行,西北之地难道就不苦寒吗?”/p
“我们出一次岐山就要耗费几年国本。”/p
“中原出兵一次西域,耗费只会更多。”/p
刘禅掰着指算着账。/p
“辎重车就要千辆,人嚼马喂的,一半粮在千里路上就消耗没了。”/p
“打起来了,粮道还要远远不断的供应。”/p
“再加上弓箭甲盾的保养为修,车辆甲胄的修补。”/p
“还有一堆攻城器械的打造、运送、保养”/p
刘禅只是估算一下就觉得头皮发麻。/p
“一次战事,花费何止千金?”/p
“最终一切花费还是落在百姓头上。”/p
“当了家才知道当家的花费可多了。”/p
诸葛亮只是静静的听着。/p
皇帝能保持这份仁心,是天大的好事。/p
因为每个时期都有自己限制。/p
强行去做不符合时期变化的事,只会反噬自身。/p
最后土崩瓦解,得不偿失。/p
/p
兆惠虽然是个文官,打起仗来却很灵。/p
而兆惠的表现着实让乾隆眼前一亮。/p
虽然他没有完成撤回巴里坤的任务,但是沿途杀伤叛军千余人,保存了有生力量。/p
最关键的是兆惠竟然没死!/p
乾隆当即加封兆惠为一等伯爵,世袭罔替。/p
/p
大明。/p
老朱总感觉又有人在指指点点他!/p
“烦死了!”/p
朱元璋板着一张脸。/p
他感觉自己打崇祯还是打的轻了!/p
要不是不知道有哪个皇帝替代的他,他早砍了他了!/p
朱元璋在心里发着狠劲。/p
不狠不行啊,他憋屈啊!/p
看看人家子孙,你在看看自家的王八蛋!/p
这能比吗?/p
比个球!/p
就拿这兆惠吧,这要是落在崇祯里你还封什么一封伯爵世袭罔替?/p
你不下大狱掉脑袋那都是崇祯对你感情深厚了!/p
“他娘的”/p
朱元璋越想越气!/p
咱打不了你!还骂不了你了?/p
开骂!/p
/p
明太祖:朱由检!你个/p
/p
大清康熙时期/p
康熙看着突然出现一连串出口成脏,微微皱了下眉头。/p
随后又舒展眉头面带微笑。/p
啊哈!有人破防了!/p
/p
乾隆二十二年(5)三月十一日,成衮扎布、兆惠率兵七千人,兵分两路从巴里坤出发。/p
一路向额林哈毕尔噶山方向前进,一路向珠勒都斯方向前进,进剿准部叛军。/p
在兆惠的建议下,清军本次进兵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策略。/p
清军每占领一个地方,就留下部分绿旗兵屯垦,并招募当地归顺的蒙古人和回民耕田种地。/p
而且,兆惠率军出发后并没有急于进军。/p
清军出发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都在占地方屯垦,一仗都没打。/p
/p
大唐。/p
李世民习惯性的提问李承乾。/p
“知道他为何一仗不打吗?”/p
这种题对现在的李承乾来简直就是送分题!/p
李承乾昂首挺胸,朗声道:/p
“因为兆惠明白,虽然准部现在遍地是叛军,但是各部之间依然互不统属,各部首领互相不服气。”/p
“如果此时清军大兵压境,那就是为渊驱鱼,逼迫他们团结起来。”/p
“而如果清军不动,他们就会自相残杀!”/p
“兆惠是在坐收渔翁之利!”/p
李世民很满意李承乾的回答。/p
甚至满意的放声大笑!/p
哈哈哈哈!在培养培养!朕就可以领兵出去了!/p
哈哈哈哈!/p
李承乾也非常满意阿耶的反应!/p
魏侍中曾言,只要自己多在阿耶面前展示自己的战略眼光。/p
阿耶就能安安稳稳的坐在长安,而我!/p
就能出去领兵打仗!/p
哈哈哈哈!/p
长孙皇后正给兕子喂着水,突然就看兕子指着前面二人稚声道:/p
“阿娘!大公鸡!”/p
长孙皇后惊愕的抬头看去。/p
一大一俱都昂首挺胸,抬头望天,不知笑些什么。/p
/p
长安某处阴暗的角落。/p
一名黑人坐在案桌后,一双眼睛闪烁着异彩!/p
“还想跑?”/p
“都给我待在皇宫里好好处理政务啊!!!”/p
“谁都别想出长安!”/p
“哈哈哈哈!”/p
黑人放声大笑!/p
“咚咚咚!”/p
“魏侍中!天工营那的文书传来了。”/p
屋内笑声一止。/p
“吱呀”的一声响起。/p
魏征面无表情的冲着吏伸出。/p
“拿来。”/p
烦死了!/p
/p
此时,扎那噶尔布出兵击杀自己的叔叔噶勒藏多尔济,尼玛计划干掉扎那噶尔布,又计划联盟阿睦尔撒纳。/p
阿睦尔撒纳听闻此事,出兵攻打扎那噶尔布。/p
叛军各派势力互不相让,互相战杀。/p
兆惠趁派富德率兵攻击清军最主要的敌人——阿睦尔撒纳。/p
由于之前内乱的消耗,此时的阿睦尔撒纳根本不敢接战,他望风而逃,再次逃入哈萨克。/p
五月三十日,富德率清军攻入哈萨克,阿睦尔撒纳继续向西远遁,而跟随阿睦尔撒纳叛乱的巴雅尔率所部逃入塔尔巴哈台山。/p
清军搜山检海,绕山三周,追击十余日。/p
左部哈萨克首领阿布赉派兵袭击清军,侍卫奇彻布中鸟枪阵亡。/p
富德大怒,向哈萨克军队发起猛攻,在随后的数次战斗中,斩杀哈萨克士兵近千人。/p
哈萨克兵举“玛尼纛”请求和谈,声言他们原不知是“大国之兵”到来,所以抵抗,现已知情,请求停战。/p
随后,清军继续追击巴雅尔,于六月初三将其生擒。/p
/p
大宋太宗时期/p
赵匡义看着搜山检海四字眼皮子直跳。/p
“真不愧是金人后代啊”/p
他忍不住讥讽着。/p
“抓人都不住,还搜什么山,检哪门子海。”/p
赵恒都听懵了。/p
这是骂清军废物?还是骂宋朝官家跑的快?/p
他怎么突然分不清好赖话了呢?/p
/p
大元世祖时期/p
忽必烈认为搜山检海绝对是正确的。/p
这种行为可以有效围困对方主将。/p
只要不是那种点满脚滑技能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都能抓住。/p
“明朝皇帝还是思想太僵化了。”/p
忽必烈突然感叹道:/p
“一点也不像我刘家皇帝。”/p
众大臣听懵了。/p
您等会儿?刘家皇帝?!/p
什么时候改的姓啊!/p
没人通知啊!/p
忽必烈还在感叹:/p
“若是能有我刘家皇帝三分之一的功力,崇祯都不能选择上吊。”/p
“太可惜了。”/p
/p
战后,左、右哈萨克首领阿布赉和阿布勒比斯(阿布赉的弟弟),均派遣使者到清军大营请罪,并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清军平叛,使者向富德保证,“倘阿贼入我境必行擒送”/p
六月十九日,阿睦尔撒纳率二十人逃到哈萨克境内的阿尔察图,派人联络阿布赉,请求对方收留,阿布赉答复第二天早上相见。/p
当晚,阿布赉派人驱散阿睦尔撒纳的马匹,被阿睦尔撒纳发现。/p
阿睦尔撒纳带着妻子及亲信连夜北逃,跑到了沙俄的塞米巴拉特要塞,请求加入俄国国籍。/p
俄国人随后将他带到托博尔斯克。/p
乾隆二十二年(5)八月,阿睦尔撒纳感染天花而死。/p
而在此期间,兆惠和成衮扎布也在逐个剿灭叛部。/p
/p
天幕上。/p
一块巨大的翡翠,静静地镶嵌在天山腹地。/p
远岸雪峰高耸,湖边牛羊如云,恍若世外桃源。/p
这里是伊犁附近的赛里木湖。/p
是新疆最大、最美的高山湖泊之一。/p
正值草场返青、野花怒放的季节。/p
一支部落提前下了山。/p
在这美丽的赛里木湖畔支起了一顶顶白色帐篷。/p
部落中的男人骑着骏马,慢悠悠地驱赶着牛羊,女人在帐篷里赶制一天的食物,孩子们淌着鼻涕,扯着刚返青的枝条玩着打仗的游戏。/p
“轰隆隆!”/p
突然,远处浮现一条黑线。/p
急促而纷繁的马蹄声响起!/p
数千名全副武装的清朝骑兵形成一个半圆形,由远及近。/p
包围住了这里。/p
男人们惊讶得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这些陌生人。/p
女人们抱着孩子躲进帐篷里,从毡缝偷偷向外窥视。/p
一名将领扫视一圈,挥了挥。/p
画面一闪。/p
依然是那块巨大的翡翠,静静地镶嵌在天山腹地。/p
但此时的翡翠染上了一丝红色。/p
一具具尸体倒在湖边。/p
它们望着湖里漂泊的头颅。/p
而那处部落,早已消失不见。/p
只留下一处处灶坑,一痕痕车辙。/p
由它们来诉求这里曾有人存在过。/p
/p
自清廷发起平准战争以来,由于准噶尔反复叛乱,清军受到重大损失。/p
乾隆君臣对准噶尔人的信任感丧失殆尽,以致“帝怒于上,将帅怒于下”。/p
兆惠在从伊犁撤回巴里坤的途中,尝够了众多准噶尔部众降而复叛的苦头,回到巴里坤后即奏请将复叛部众尽行剿灭。/p
乾隆也早已失去耐心,他对前两次平准战役进行检讨,认为准噶尔降众多系畏威降服,实质上“反复狡诈,饰词投顺,旋即生变”。/p
他预计此次出兵,准噶尔叛军迫于时势必然还会大批投降,但只要清军撤回内地,则又会故态复萌,从而使得平准成果再次毁于一旦,“前事可为明鉴”。/p
所以在第三次平准战争开始前,兆惠等前敌将领便接到谕令,要求严厉处置准噶尔降众,“尽行剿灭,不得更留余孽”。/p
由于害怕就地杀戮会惊动尚在抵抗的部落,从而使得他们更加殊死相抗,清军采取的方式是先将被俘或归降部落头目送至京城,所属部众移往内地,其中丁壮者一过巴里坤就杀,“所余妻女老弱,分赏官兵为奴”。/p
在清朝官书中,这些一律都称之为“办理”。/p
至乾隆二十三年,兆惠、富德分两路进行合围搜杀,即便是数十户至百户的中部落也都被按次序斩杀,而被杀者均“寂无一声,骈首就死”。/p
从内乱到三次平准战争,准噶尔地区人口锐减,“种类尽矣”。/p
有关资料表明,战前准噶尔有二十余万户,六十余万人口,经此大劫,幸存者仅十分之一,“数千里内遂无一人”。/p
很多年后,诗人龚自珍途经准噶尔,发现“若乌鲁木齐,若伊犁,东路西路,无一庐一帐是阿鲁台(准噶尔)故种者也”。/p
准噶尔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地理名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