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过小说CMS
拂过小说CMS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四百八十一章: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八十一章: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天幕上。

北方的元岿然不动。

但江东之地的朱元璋却急速扩大。

从汉水以南到韶州以北。

辰州以东到赣州以西。

陈汉在一瞬间尽归朱元璋

下一瞬。

头戴阔檐红皮壮帽,身系拖地绛色棉裙。

数之不尽的士兵向湖州攻去!

湖州、嘉兴、杭州、绍兴瞬间沦陷。

公元365年十月,朱元璋调集大军二十万,开始攻灭张士诚

十月十七日,徐达、常遇春等率马步舟师,水陆并进,渡过长江,规取淮东。

公元366年四月,淮东悉平。

五月,传檄声讨张士诚的八条罪状

八月初二,进攻浙西。攻克杭州,紧接着绍兴、嘉兴也不战而降。

十一月,徐达引兵北上,会合诸将合围平江。

十二月,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滁州,接大宋皇帝明王韩林儿来应天府。

船走到瓜步山(六合县东南)翻了船,韩林儿死在水中。

刘福通所恢复的宋朝,韩林儿一死,也就结束。

朱元璋把次一年称为“吴元年”,不再用“龙凤”纪元。

{简单一下,这廖永忠,原是巢湖的一个水寇。}

{简单一下,惨剧发生后,朱元璋勃然大怒}

{他立刻命人把廖永忠抓起来,他办事不够谨慎,以致出此事,要重治其罪。}

{众人纷纷情,朱元璋才“勉强”免了他的死罪}

{命廖永忠仍回苏州前线,“戴罪”立功。}

{随后,朱元璋下令举行国丧,在应天城内遍挂孝幛,停止娱乐活动一个月}

{又命在长江边设明王灵位,亲率文武百官到江边哭祭,声势弄得十分浩大}

{不过,从此之后,朱元璋再也不提自己曾经是韩林儿的臣下}

{连当年立的一些石碑,也因为曾经用了韩林儿的年号,一律捶毁,文字史料更是消灭得一干二净。}

{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大唐。

“这一场戏演的并不好。”

李承乾觉得这事不至于此。

“落得一个装模做样的名头,得不偿失。”

“先贤早有范例,禅让不就更好?”

“反正朱元璋已是明王旗下头号人物,也好当作顺理成章。”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欲言又止。

李承乾好奇问道:

“阿耶,我哪里得不对吗?”

李世民表情怪异道:

“高明,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

“什么事?”

“韩、刘二人起兵前是白莲教,他们不是真的宋朝皇室。”

一语点醒梦中人!

李世民则继续道:

“明王若禅位朱元璋,那朱元璋的法理就是白莲教。”

“承了它的利,就要还它的情。”

“但怎么还情?将来难道要用它来治国?”

“那讨贼檄文里明晃晃写了。”

他指着天幕里的那八条檄文,念了其中一段。

“不幸民,误中妖术。”

“不解其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

“冀其治世以苏困苦,聚为烧香之党。”

“根据汝颍,蔓延河洛。”

“妖言既行,凶谋遂逞,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千端万状。”

“文章明显出于文人之,立场则是站在元朝那边。”

“这明朱元璋身边的文人将领同样看不上这白莲教。”

“他们要的是元朝法理,不是白莲教的宋理。”

“而明王不死,这个既定事实就像一根刺扎在新生政权里。”

“想除掉这根刺”

“明王必须死。”

公元36年九月,平江被围十月,外无救兵,内缺粮草

“资粮尽罄,一鼠至费百钱,鼠尽至煮履下之枯革以食”

张士诚两次冒死突围,均未成功。

九月初八,平江城破,他带领二三万残卒展开巷战,失败后逃回府第

一把火烧死家属,自己也上吊自杀,但被冲入的朱元璋军队救下,俘送应天。

一身囚衣的汉子看着眼前衣着华贵的朱元璋,笑的很讽刺。

“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

徐达几次派张士诚的部将李伯升和其女婿潘元绍劝他投降,“士诚瞑目不答”

后被解“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

{哇作者你有病吧?前面陈友谅那么长,这张士诚就完事了?}

{张士诚从至正十三年(353年)起兵,称诚王,到至正十七年八月就投降了元朝}

{后于至正二十三年复自立为吴王,但这时张士诚和其大臣将领就是修府第,建园池,吃喝玩乐}

{宫墙外的金戈铁马好像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

{讲他啥啊?}

{不管怎么,这人还是有骨气的。}

{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这让我想到了项羽。}

{项羽败于乌江,也曾经过类似的话——“忘我者,天也。”}

大汉。

“这话的。”

刘邦一挥袖子,撇嘴道:

“那完全是他自己的问题。”

“但凡他大方点都没乃公的事了!”

“他还不如那个什么陈理呢。”

“人家还给那张什么一个太尉呢。”

“项籍呢?”

“也是奇怪了。”

刘邦挠了挠头,皱眉道:

“金银土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他怎么就舍不得呢?”

“你们这是为什么呢?”

吕雉不关心。

她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再给刘盈争取一下会。

刘盈不关心。

他只关心自己千万别登位。

刘恒更不关心。

人都没了这些没用的做甚。

张士诚作为一个想争夺天下的蛟龙是不够格的

但他确实很得人心

当时,城中老鼠卖到上百文,皮靴马鞍等都被煮食充饥。

张士诚实在不忍心城中百姓跟着自己走向死路,他流着泪要求百姓们自行散去。

但百姓只愿与他固守平江城,同生共死。

城破之时,张士诚吩咐兵士点火烧了王府,但没有烧毁城中任何一户百姓的房屋。

而在很长时间里,每逢张士诚的生日七月三十日晚上

苏州的老百姓就烧九四香(张士诚原名九四)点地灯来纪念他

大汉文帝时期

“百姓对于统治他们的人是极其包容的。”

刘恒疲惫的捏捏眉间。

“稍微能给他们带来一点恩惠,他们就会还你更加绵长久远的回馈。”

刘启深以为然。

就刘彻干的那些糟心事,百姓要是不念阿父旧德早“宁有种乎”了!

哪里还四百年大汉呢。

“希望朱元璋能懂得此理吧。”

刘恒眼中透出一丝光芒。

自民间而起,定是懂百姓疾苦的。

也许他能奠基出另一个文景之治!

上一个大治都是开元之时了。

大清乾隆时期

“江浙富庶之地,方圆两千余里,甲士数十万。”

乾隆敲着扇子慢条斯理道:

“口袋里有钱粮、里有刀枪、后面有骁勇之士。”

“乱世生存的三件法宝,张士诚一样都不少。”

“如果他能礼贤下士、爱民如子、严明礼法。”

“江南虽,也能稳稳当当地当个土皇帝。”

和珅装作一副感叹的模样附和着。

“这一把好牌,却不能赢得一场好局,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乾隆轻哼一声,哗啦一声打开扇子。

“明太祖与陈友谅连年交兵,他们是蚌鹬,张士诚就是渔人,这难道还不足以制胜?”

“只怪他优柔寡断。”

“沉溺越姬风韵、吴娃柔美。”

“将自己那副重担挑盐的身子骨泡进后宫的温柔富贵乡,酥软了自己本应勃发的精神。”

“究竟是草莽之辈,难登大堂。”

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南方主要割据势力。

朱元璋控制了中国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此时的元政权也面临着分崩离析。

他将目标锁定元大都。

天幕上。

天下四方之地响彻着一道洪亮的声音。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公元36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北进中原。

徐达大军北进山东。

转眼,

一名儒生低头俯首。

十月二十四日,徐达大军抵达淮安,元朝守将王宣、王信投降。

十二月初五,陷东平,孔子五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希学率曲阜县尹、邹县主簿投降。

{不愧是你啊。}

{其实我蛮好奇的,你们他跟法国比谁跪的最快?}

{肯定不是法国,法国还知道抵抗呢。}

{例行乳法。}

{法国:没人,能比我,更懂投降!}

大宋真宗时期

“跪的真快啊。”

赵恒慢慢的喝着粥。

“要是辽国也能这样就好了。”

“朕是真不想打仗啊。”

刘娥一撑腮,一用调羹转着米粥。

“还是打吧。”

“陛下你是大宋改制的唯一希望了。”

“你不想亲自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赵恒看着碗里的粥。

怎么不想呢?

朱元璋从淮右起兵都快打到燕云了。

大宋呢

“得练兵了”

打可以,但不能用现如今的军队。

要重立新军。

十二月初七,攻克济南,整个山东进入朱元璋图。

天幕上。

应天府

天空像是被风雪洗过般洁净湛蓝。

城内沉浸于喜庆祥和的新年气氛。

天坛。

一座金椅在天坛前面,面朝东南。

穿戴皇帝冕服的朱元璋坐在金椅上,

文武百官则跪倒在地,面色恭敬。

朱元璋目不斜视,平展双袖,朗声道:

“朕本淮右庶民。”

“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

“凡天下诸郡蛮夷,各处寇攘。”

“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

“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众请。”

“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

“即皇帝位于南郊。”

“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

“建元洪武!”

公元36年正月初四

四十岁的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

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